久久艹国产视频/不卡视频在线/夜夜嗨蜜乳av/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桃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登記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成立時間:1991年1月

美育是什么

來源:

   關于美育,我想談三點感想。

  第一點感想是,美育就是日常生活。

  這個日常生活體現了每一位受教育者能夠通過美育教育的熏陶,在生活中不僅是去創造,更重要的是去發現美和欣賞美,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得到美化。這是教育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工程里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禮記》中寫道:“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一個人在受到外部刺激而產生心理感受時,會自然而然地發出“聲”。這個“聲”要能夠按照社會的規范、藝術的規律進行修飾、美化,那就是“音”。其實,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種生物性的存在,但當我們對自身的表現行為和發出的聲音,按照社會規范和美化的要求進行修飾時,那就是“音”,那就是每一個人要進入到文明社會中,都應該去做的一件事。

  這是教育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推進素質教育、推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真正能夠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工程這個歷史使命的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教育提出的非常明確的要求。

  日常生活進一步發展,會成為我們的價值觀,這也是我的第二點感想——美育就是價值觀。

  《禮記》里講,“德音之謂樂”。“聲”“音”“樂”反映了三個不同的層次:“聲”是人的生物性本能表現,“音”是經藝術修飾且符合社會規范要求的,而“樂”是在“音”的基礎上,承載了道德教化的內容。這是從符合社會規范到通往道德高度的要求,是美育的最高境界。

  在美育教育里,如何讓孩子們通過繪畫、音樂、舞蹈、器樂、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的中國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等中國精神,并凝聚成中國力量,這正是美育工作應該認真去踐行的一個標準,也是美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里面,讓我們通過美育工作,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種子深深地埋藏在孩子們的內心,能夠成為孩子們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美育是文化自信,是文化繁榮的基礎性工程。

  第三點感想是,美育是人的全面發展,也是社會的全面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及“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不管是人的全面發展,還是社會的全面進步,都離不開美育這項至關重要的工作。通過美育教育,讓每一個中國人提高自己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讓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過得美美的。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美育中的體現。

  無論是從個人全面素質的提高,還是從文化振興繁榮,到文化自信,還是推動整個社會健康全面的發展,美育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仍存在相當的差距。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對美育工作有什么樣的影響?我認為必須把握三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把美育工作作為一件必須要做的事,不再是選修,不再是特長。美育的發展,在整個教育里面是屬于最短的那個短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學校的美育工作是少數人的事,未必每一個孩子都接受美育教育。從今天看來,美育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不但要做,還要做到充分,做到均衡。

  第二,是美育工作的各項措施要落到實處。美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實處,就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一塊硬骨頭一塊硬骨頭地往下啃。

  第三,對美育教育的內容要有新的認識。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明確要求:要改進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養。這就是美育要實現的目標和內容。

  美育是面向每一個人的教育,是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要在充分發展上下大工夫。而充分發展既涉及師資隊伍建設,也涉及場地設施的建設,以及美育教育的主題和指導。我們要更加明確、堅定地去推廣和落實。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 王登峰)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
承辦單位: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廣告總代理:北京中聞視媒廣告有限公司
電話:010-67133538
郵箱:cneescc@163.com
京ICP備18040214號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本站關鍵詞: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方網站 | 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東方文化教科文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