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艹国产视频/不卡视频在线/夜夜嗨蜜乳av/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桃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登記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成立時間:1991年1月

以巡視凈化政治生態 以全面從嚴治黨開局起步 ——生態環境部第一輪巡視工作綜述

來源:

“各單位黨組(黨委)總體上能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認真貫徹落實部黨組的各項決策部署,但在全面從嚴治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近日,生態環境部第一輪巡視完成反饋。

今年4月-6月,3個巡視組進駐華北督察局、西南督察局、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4個單位黨組(黨委),開展了十九大以來、生態環境部組建后第一輪巡視。巡視工作自覺對標中央巡視要求,堅持政治巡視定位,牢牢把握“兩個維護”,緊緊聚焦“六個圍繞、一個加強”,體現了部黨組以全面從嚴治黨開局起步的堅定政治態度和堅強決心。

部黨組高度重視、大力推動,第一輪巡視高標準開篇

生態環境部黨組高度重視巡視工作,將其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全面統籌謀劃,精密動員部署,大力推動落實。

4月16日,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4月18日,生態環境部就召開了第一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巡視工作正式啟動。巡視對象首先選取4家關注度高、代表性強的執法、監管單位,體現出部黨組對首輪巡視的重視。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部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干杰在會上強調:“新時期的巡視工作,必須旗幟鮮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巡視工作思想,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政治巡視定位,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打造生態環保鐵軍,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部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翟青宣布了巡視組成員和被巡視單位名單。之后,媒體公布了舉報電話、郵箱等有關信息,公開力度進一步加大,監督渠道進一步暢通。

部黨組中心組對《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年)》進行了集中學習,邀請中央巡視辦正局級副主任王瑛作專題輔導報告,大家對巡視工作的認識更加全面、把握更加精準。巡視出發前,還進行了業務交流和培訓。

巡視中期,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聽取了階段性情況匯報,明確了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方向;現場巡視結束后,巡視工作領導小組、部黨組及時聽取匯報,審議通過巡視報告和反饋意見,并對完善報告內容、做好反饋移交、督促整改落實等提出明確要求;巡視反饋后,巡視辦及時組織召開巡視工作座談會,總結交流經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組長、部黨組成員、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吳海英在會上強調,巡視是部黨組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最重要的抓手,巡視干部要爭做巡視工作的宣傳員、促進者、實踐者。

除了加強部署、推動落實,部黨組還十分重視制度建設和人才選用,著力提升巡視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以《生態環境部巡視工作五年規劃》為引領,《生態環境部黨組巡視工作辦法》《被巡視黨組織配合部黨組巡視工作規定》《生態環境部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生態環境部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規則》等一系列制度密集出臺,為巡視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保障。

以組建巡視工作后備人選庫為抓手,部黨組選優配強巡視組,特別是選擇政治素質好,具有黨務、紀檢、財務工作經驗的司局級干部擔任巡視組組長、副組長,確保巡視工作不跑偏、不走樣。

生態環境部巡視工作得到了中央巡視領導小組的肯定。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單位貫徹落實《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年)推進會上,部行政體制與人事司司長、巡視辦主任葉民以“堅持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相統一,切實提高巡視工作質量”為題,介紹了生態環境部的有關經驗做法。

巡視辦精心組織、巡視組精準發力,巡視針對性有效性有所提升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對巡視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巡視辦認真貫徹落實,加強組織協調、推進標本兼治。”葉民表示。

做好工作對接、及時了解情況、指導巡視組開展工作、重大敏感問題及時報告……作為部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巡視辦積極發揮樞紐作用,成為領導小組的助手、巡視組的幫手和促進工作的推手。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
承辦單位: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廣告總代理:北京中聞視媒廣告有限公司
電話:010-67133538
郵箱:cneescc@163.com
京ICP備18040214號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本站關鍵詞: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官方網站 | 東方文化研究會教科文專業委員會 | 東方文化教科文專業委員會